聽說過太監博物館嗎?北京石景山區的模式口就有一座古墓,它是全國唯一的一個對外開放的太監墓群,里面還開辟了我國唯一的一家太監文化博物館。而這座古墓的主人是我們明朝一位位高權重,卻得以善終的大太監。他是誰呢?
大多影視作品里,嗓音尖細、惺惺作態、禍國殃民都是太監的一慣形象。可這位大宦官卻忠心為國——何許人也?
京西古道的起點:模式口攝影/李盼
在墓里找到了這樣一塊石碑,碑文翻譯成白話文大概是這樣的:田義9歲凈身進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伺候過嘉靖、隆慶和萬歷三代皇帝。頗受歷屆皇帝信任,想當年田公公去世時,萬歷皇帝極為傷心,不但賞賜大量陪葬物品,還特意輟朝三日,就是三天不上朝。這是皇帝給予手下人最高規格的哀悼。不但如此,萬歷皇帝還特意命人挖地宮埋葬。
田義墓攝影/李盼
我們知道在古代,石像生是專門安排在皇陵墓前的皇家護衛隊,太監墓的門口是不能有石像生的。但是田義墓不僅有,而且還很特別,給他守衛的“翁仲”還是堂堂的一品大臣,要知道在明朝太監只是一個四品的官銜。萬歷皇帝對田義的器重程度可見一斑。
兩位一品大臣當門衛,田義地位可想而知。攝影/李盼
墓群安葬的不只是田義
既然是太監墓群,這田義墓里面安葬并不只是田義一個人,可咱們都知道這太監沒有后代啊,其他幾位、都是誰呢?
田義的墓室,陰氣逼人。攝影/李盼
這還得從太監下葬的習俗開始說起,太監們自選擇這個行業開始,就已經被剝奪了一個男人的絕大多數權力,無兒無女,因此去世之后也是相互追隨,而“功成身退”的田義,堪稱行業典范,因此很多宦官死后都追隨他,安葬在田義墓周邊,可惜的是田義墓在歷史上曾多次被盜。周邊的隨葬墓也沒能幸免,如今空留下6個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