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求斯共和國為非洲東部一島國,位于印度洋西南方,距馬達加斯加約800公里,與非洲大陸相距2200公里。毛里求斯島是由火山爆發形成,淺海為珊瑚礁環繞。沿海為平原;中部為高原,平均高度600米,最髙峰一M河之巔高826米,四周被珊瑚礁環繞,島上地貌千姿百態,沿海是狹窄平原,中部是高原山地,有多座山脈和孤立的山峰。整個國土由毛里求斯島和其他小群島組成,經歷荷蘭、法國和英國等國殖民統治后,于1968年3月12日脫離英國殖民獲得獨立,島上亦有不少華人。
毛里求斯曾是世上唯一住有渡渡鳥的地方,但該鳥已于17世紀末絕種。截至2013年,毛里求斯是非洲三個人類發展指數被評為“高”級別的國家之一。
毛里求斯旅游近年來持續升溫也是理所當然的。
毛里求斯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分雨旱兩個季節,平均溫度25℃。高原湖泊為島民提供了淡水資源。毛里求斯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分夏、冬兩季,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4月為夏季,此時,海水的溫度較高,約為27℃,沿海的氣溫27℃,中部高原稍低,為22℃。每年的5月份到10月份為冬季,沿海的平均氣溫要高一些,為24℃,中部高原稍低,為19℃,此時海水溫度約22℃。全年氣候溫熱。相對而言,這里每年的6至11月份氣候較為涼爽,少雨,是最佳的旅行時間,而1至3月毛里求斯多雨,有時候還會有龍卷風,氣候炎熱潮濕。
毛里求斯有100年才開一次的高大王棕隨風搖曳,清池內飄蕩著巨大的睡蓮。毛里求斯茶隼和粉鴿是世界上的珍稀動物。
毛里求斯礦產資源匱乏,石油、天然氣等完全依賴進口,水力資源有限,近海海域漁業資源稀少,但230萬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金槍魚。
國島:
已經滅絕的渡渡鳥。它是一種巨型鳥類,體長100-110厘米,和火雞的大小差不多。它的外形有點像鴿子,但頸部較短,嘴尖鉤曲,尾羽卷曲。身軀臃腫,翅膀退化,善于奔走,不能飛翔。性格溫順而笨拙,棲息于林地中。叫聲似“渡渡”。以樹木果實為食。營巢于林間草地上。
當葡萄牙人于十六世紀初發現毛里求斯時,他們見到一種前所未見的新品種雀鳥,并把其命名為渡渡鳥,意即“呆子”。到了1681年,島上已不見渡渡鳥的蹤影,渡渡鳥在被人類首次發現之后不過二百年時間,就從地球上消失了。
飲食習慣:
毛里求斯人的主食是大米。人們都喜食印度飯。絕大多數南印度人喜歡吃魚。中國人喜歡吃葷。很多人喜歡用刀叉吃飯。由于族裔混雜、文化多元,毛里求斯的飲食亦多受克里奧耳菜、中國菜、歐洲菜和印度菜等影響,所以一頓飯里常有混集不同地方菜肴的情況。其中尤以印度菜對毛里求斯飲食文化影響最深,印度菜中的咖喱、香料和一種叫“Briyani”的菜飯被搬到毛里求斯人的日常飲食里。毛里求斯一度受法國統治,所以法國菜也是普及菜式,但是受到印度菜和非洲菜影響,這種“變種”的法國菜多用辣椒和香料作調味。
旅游概況:
旅游業為毛第三大創匯產業,2009年旅游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1%。截至2009年底,毛共有102家注冊運營的飯店。國際金融危機對毛旅游業造成一定沖擊,2009年全年來毛外國游客87.13萬人次,同比減少6.4%;旅游業收入317.2億盧比,同比下降13.7%。
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曾經這樣贊美:毛里求斯是天堂的原鄉,因為天堂是仿照毛里求斯這個小島而打造出來的。而今,這個天堂的原鄉,已經成為全世界享受生命、解放自己的秘密花園。毛里求斯景色優美,風光綺麗、美麗的海灘和明媚的陽光吸引著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北部的潘普利莫塞斯花園內花木蔥蔥,百鳥啾啾。
毛里求斯的高爾夫球全球排第三名,僅次于英國和印度。另外毛里求斯的卡納俱樂部是南半球最古老的高爾夫俱樂部,也是世界上第四大古老的俱樂部。
毛里求斯是世界五大婚禮及蜜月勝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不少明星夫婦前去,如陳小春夫婦、劉璇夫婦、嚴寬夫婦、鄭希怡夫婦都在這里留下了甜蜜的回憶。
風俗習慣:
毛里求斯的濕婆節——“偉大的Shiva之夜”,可以稱得上是除印度本國以外,最重要的印度教傳統節日了。節日時,數萬名印度教信徒聚集在一個火山湖里沐浴Shiva神的雕像。身著白色衣服的獻身者手持Kanwar(一個木質的弧形、帶裝飾的小鏡子)、紙張和鮮花花環,來到距離Mare aux Vacoas水庫不遠處的圣水湖(Grand Bassin)守夜,并在湖邊做禮拜。同時,信徒自己也要給他們的lingams(印度教,男性生殖器像)等圣器沐浴。 此外,人們把小燈放在香蕉葉上,同花一起散放在水中,慶典中,還要做祭祀食品。毛里求斯的城市具有濃厚的東方色彩,這與毛里求斯人口中2/3以上是印度、巴基斯坦人后裔有關,還有為數不少的華人。城市街道寬闊,兩旁都是現代化的建筑及伊斯蘭式房屋和古典歐洲式樓房。幢幢房屋都掩映在林木和花圃中。農村的房屋一般是用磚和水泥建造的小平房,不僅美觀而且十分堅固,毛里求斯人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城市和農村的很多人都穿西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