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重慶旅行社青旅網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比較有文化底蘊的游記,作者都是些教育行業的前輩,旅游地點可能相對生辟,但其文字都處處用心,為浮躁的商業社會注入了一股清新。
年前,湖里中學退教分會組織會員到永春、德化生態旅游。
?
永春牛姆林,系國家4A級旅游區,我省自然保護區之一,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的生態旅游區。這里的原始森林是我國南方目前保留最完好、極具特色的一塊“綠色翡翠”,是“上好佳”的天然氧吧。它以其“雄、奇、野、獷、幽、秀”著稱。人們說“黃山歸來不看山,牛姆林歸來不看林”,一點都不為過。從“高大挺拔、絕代無后、了無主根”,“三奇”的馬尾松可見一斑。漫步在林間小道上,吸著清新的空氣,令人“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保護區內還有許多自選自費的游樂設施,諸如水上娛樂,高空滑索,標準射擊、射箭,叢林野戰,模擬狩獵,時尚滑草等,不過,那多半是讓年輕人“挑戰時尚”的項目,我們老年人,只能望而興嘆。
久具勝名的岱仙瀑布位于德化被譽為海峽西岸的后花園——石牛山。那總落差高達200米以上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由三級飛泉組成的長約一公里分布在峽谷中的瀑布群,蔚為壯觀。我想,當年詩仙李白要是來到這里“遙看瀑布掛前川”,定也會慨嘆“疑是銀河落九天”。岱仙瀑布發源于石牛山,溪水流經飛仙山山峰,那碩大無比的大巖石,就連武夷山的“曬布巖”恐也不及其項背。無怪呼,它被譽為“華東第一瀑”。時令雖是仲冬,但閩南之冬氣溫不低,立于煙波浩淼的飛瀑下,一點也不覺得寒氣襲人。那小橋流水,那枯藤修竹,那幽谷溪澗,更使瀑布景區引人入勝,使人流連忘返。
驅車在永春、德化的盤山公路上,極目所見的是起伏的山巒一片蔥郁,這是多年來封山育林的成效;近處是層層梯田上種植著的果林、茶樹。看到這一切的一切,不禁使我想到在高舉“大躍進”、“人民公社”、“大煉鋼鐵”的“三面紅旗”時代,我們為了“超英趕美”,煉出一堆堆廢鐵,一片片森林在刀斧的殘忍濫砍亂伐下充作煉鋼的燃料,山頭成了不毛之地。繼之而來是動員千軍萬馬上山開發“萬寶山”,其結果是勞了民、傷了財,可因眾所皆知的原因,山并沒有按預定目標長出“寶”來……
改革開放以后,山村變了樣:農夫或在還算寬敞的水泥路上駕著摩托車運載著果品、茶葉或在層層梯田上精耕細作;股股的山泉被引到山上澆灌茶果林木,引到農家飲用洗滌。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條水;田,還是那些田,其面貌、命運卻大不相同,為何?政策異也!毛澤東主席曾經告誡我們說:“我們需要一個正確的政策。”(《兩個中國之命運》)應該就是這個道理。(作者:陳道樂)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