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個地方都有屬于他的標志性建筑,例如說到故宮天安門等,人們就會自動的想到北京,說到解放碑洪崖洞等就會想到重慶,那說到西安大家會想到什么呢?每個省市都有其標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北京:天安門
天安門城樓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北端,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區域的分界點,面臨長安街。對面是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古代最壯麗的城樓之一。
天安門前開通的金水河,一枕碧流,飛架起七座精美的漢白玉橋,一般稱為金水橋。橋面略拱,橋身如虹,構成綺麗的曲線美。
西安:鐘樓
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建筑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之一。它以其金碧輝煌的雄姿踞于西安城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建筑,被譽為“古城明珠”。
整個建筑通體彩繪,樓內貼金彩繪,畫梁雕棟。四面漆紅大門,各層門扉還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西廂聽琴”、“伯樂相馬”、“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構圖優美,雕工精細,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樓翼角飛翹,下懸鐸鈴。樓頂端琉璃蓮花寶座上置有6米高的圓形鎏金寶頂,更顯莊嚴和富麗堂皇,顯示了明代建筑藝術的獨特風格。
上海:東方明珠塔
東方明珠電視塔曾是上海最高的建筑物,現在已被環球金融中心取代,但是東方明珠塔依然卓然秀立于陸家嘴地區現代化建筑樓群
東方明珠塔卓然秀立于陸家嘴地區現代化建筑樓群,與隔江的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與后方新聳立而起的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交相輝映,展現了國際大都市的壯觀景色。東方明珠塔集觀光餐飲、購物娛樂、浦江游覽、會務會展、歷史陳列、旅行代理等服務功能于一身,成為上海標志性建筑和旅游熱點之一。
東方明珠電視塔位于浦東新區內,與外灘的“萬國建筑博覽群”隔江相望,與紐約的自由女神、悉尼歌劇院、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一樣,成為了上海的標志性建筑,與左側的南浦大橋和右邊的楊浦大橋一起,形成雙龍戲珠之勢。
杭州:雷鋒塔
雷鋒塔,位于凈慈寺前,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脈,瀕湖勃然隆起,林木蔥郁。其山雖小巧玲瓏,名氣在湖上卻是數一數二,因為山巔曾有吳越時建造的雷峰塔塔倒山虛,連山名也換成了夕照山。西湖南岸這座三面臨水呈半島狀的名山,當年曾為南宋御花園占據。一九四九年以后,山上種埴了大量香樟、楓香、榆樹等觀賞樹木,夕照林濤,景色依然富麗。
雷鋒塔為西湖十景中唯一有待修復重建的景點。地處西湖南岸南屏山支脈的夕照山上,舊有一座八面五層的磚塔,系公元975年吳越王錢弘叔為慶賀妃子黃氏得子而建,俗稱黃妃塔. 因塔在西關外,也叫西關磚塔. ,是西湖眾多古塔中最為風光也最為風流的一塔,后人又因塔在名為雷峰的小山上,改稱"雷峰塔"夕陽西照時,塔影橫空,金碧輝煌,"雷峰夕照"由此得名..可惜七十余年前倒掉了,2002年,重修雷峰塔,恢復了雷峰夕照之圣景!
天津:天塔
天塔是天津廣播電視塔的簡稱,位于天津市河西區聶公橋南、紫金山路與津溜公路匯合處,水上公園對面。天塔總高度415.2米,占地300畝,為世界第四、亞洲第二高塔,并高于北京的中央電視塔。天塔于1991年建成,聳立于碧波與云霄之間,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水中之塔”,其勢如劍倚天,享有“天塔旋云”之美稱。
天塔旁的天塔湖內設有世界一流領先科技的大型音樂燈光噴泉組泉、水幕電影,沿湖南岸有國內最長的人工塑山,成為天塔湖游覽區的一個亮點。白天,鮮花草木與湖光塔影相應成趣;入夜,波光夜空間,熒塔與星月爭輝,難分天上人間。
武漢:黃鶴樓
黃鶴樓,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名樓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毀;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長江之濱。昔日的黃鶴樓有“天下絕景”之稱,今日的黃鶴樓更雄偉、壯麗。據史料記載,黃鶴樓始建于三國。1700多年來,屢建屢毀,僅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保留了古樓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據現在的需要和人們對審美觀點的變化來設計的,成為位于我國心臟地帶的中心城市武漢的一個標志。 黃鶴樓是古典與現代熔鑄、詩化與美意構筑的精品。她處在山川靈氣動蕩吐鈉的交點,正好映和中華民族喜好登高的民風民俗、親近自然的空間意識、崇尚宇宙的哲學觀念。登黃鶴樓,不僅僅獲得愉快,更能使心靈與宇宙意象互滲互融,從而使心靈凈化。這大約就是黃鶴樓美的魅力經風雨而不衰,與日月共長存原因之所在。
哈爾濱:索非亞教堂
圣索菲亞大教堂建于公元537年,是拜占庭造的一座羅馬紀念館。“圣索菲亞”在基督教里是上帝智慧的意思。從君士坦丁王朝的興起,到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人占領為止,圣索菲亞大教堂歷經滄桑900多年,她親眼目睹了君士坦丁王朝的興衰。
圣索菲亞教堂氣勢恢弘,精美絕倫。教堂平面設計為東西向拉丁十字,墻體全部采用清水紅磚,上冠為巨大飽滿的洋蔥頭穹頂,統率著四翼大小不同的帳篷頂,形成主從式的布局。四個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前后左右有四個門出入。正門頂部為鐘樓,7座響銅鑄制的樂鐘恰好是7個音符,由訓練有素的敲鐘人手腳并用,敲打出抑揚頓挫的鐘聲。
銀川:鼓樓
又稱“十字鼓樓”、“四鼓樓”,俗稱“鼓樓”。位于銀川興慶區解放街中央,建于清代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是銀川市古建筑物中最年輕的一座。上方為挑檐飛脊的十字歇山頂三層樓,四角配有券棚歇山式角房。整座鼓樓雕梁畫棟,造型生動,雄偉壯觀,登樓遠望,古城風光盡收眼底。
樓總高 36米,占地576平方米。由臺基、樓閣、角坊組成。臺基呈正方形,邊長24米,高8.5米,用磚石砌筑。臺基四面辟有寬5米的券頂門洞,中通十字,與解放東西街、鼓樓南北街相通。四面洞額有石刻題字,東曰“迎恩”,南曰“來薰”,西曰“挹爽”,北曰“拱極”。東面門洞兩側各辟一券門,南券門額上題為“坤闔”,內為一耳室;北券門額上題為“乾辟”。從北券門沿券砌暗道石階可登至臺基之上。臺基中心建有十字歇山頂重檐三層樓閣,每層樓閣四面圍以環廊。登臨閣上,扶欄眺望,銀川景色,盡收眼底。樓閣頂脊飾以龍首,中置連珠,呈二龍戲珠之勢,別具情趣。仰觀鐘鼓樓,挑檐飛脊,高聳秀麗,造型生動,頗為壯觀。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占地面積850畝,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會址,是由德國gmp設計公司和廣西建筑綜合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主建筑設計獨具匠心,構思巧妙,依山就勢而建,顯得氣勢恢弘。
南寧國際會展中心由主建筑、會展廣場、民歌廣場、行政綜樓等組成,其中主建筑總建筑面積為15.21萬平方米,由會議、展覽和大型宴會廳三部分組成。
會議部分包括會議中心、多功能廳、辦公場所等,擁有14個大小不同的會議廳(室),有功能齊全的聲擴設備、10+1同聲傳譯系統、電視會議系統、公共廣播系統、安防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新聞中心等,能滿足各種國內國際會議、商務談判和學術報告的舉行;多功能圓形大廳使用面積3000平方米,能容納1500人,是舉辦大型會議、展覽、宴會、文化活動等的理想場所。
重慶:解放碑
位于重慶市民權路、民族路和鄒容路交匯處,它是抗戰勝利和重慶解放的歷史見證。它還是全國唯一的一座紀念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勝利的紀念碑。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為了動員民眾抗日救國,于1941年12月31日在重慶市中區都郵街廣場建成了一座碑形建筑,名為"精神保壘"(意指堅決抗戰的精神)。保壘為四方形炮樓式木結構建筑,共5層,通高7丈7尺(象征"七•七"抗戰),為防日機轟炸,外表涂成黑色。
1949年11月30日,重慶解放,西南軍政委員會決定對"抗戰勝利紀功碑"進行改建,由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題字,將"抗戰勝利紀功碑"改名為"人民解放紀念碑"(簡稱解放碑)。
拉薩:布達拉宮
布達拉宮[1]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瑪布日山(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筑群。全建筑倚疊砌,蜿蜒至山頂,占地10萬多平方米,人們在數十里之外就可以遠眺其雄姿,同時,它也是拉薩的重要標志.古老的布達拉宮不僅以建筑宏偉而著稱,還以珍貴的文物而聞名,是藏族古代建筑藝術的精華,也是西藏的藝術寶庫,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7世紀吐蕃松贊干布與唐文成公主聯姻,乃建此宮而居。以后兩次毀于災害兵火。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進行擴建,歷時半個世紀始具規模。
布達拉宮始建于公元7世紀藏王松贊干布時期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布達拉宮重重疊疊,迂回曲折,同山體融合在一起,高高聳立,壯觀巍峨。宮墻紅白相間,宮頂金碧輝煌,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它是拉薩城的標志,也是西藏人民巨大創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藝術的珍貴財富,也是獨一無二的雪城高原上的人類文化遺產。
南昌:藤王閣
滕王閣在歷史上有幾處,其中最知名的是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贛江東岸,與湖南岳陽樓、湖北黃鶴樓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登閣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回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匯流,遠處長天萬里,西山橫翠,南浦飛云,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滕王閣之所以享有巨大名聲,很大程度上歸功于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閣序》。傳說當時詩人王勃探親路過南昌,正趕上閻都督重修滕王閣后,在閣上大宴賓客,王勃當場一氣呵成,寫下這篇千古名篇《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即《滕王閣序》)。從此,序以閣而聞名,閣以序而著稱。
海口:世紀大橋
世紀大橋位于海口市龍昆北路向北延長線上,大橋全長2663.606米,主橋跨越海甸河,南端和建設中的濱海立交橋相接,北引橋與海甸島海甸五西路平接。因其雄偉壯觀的造型而成為海口一個重要的旅游景觀和城市標志性建筑,促進海口市旅游業的發展。
海面一橋懸,南北兩岸闊。昂首沖天、氣貫長虹的世紀大橋宛如一條銀色巨龍,與環抱在濱海大道上的萬綠園、海甸河、濱海公園、世紀廣場、美麗沙半島等著名景點一起,把構筑中的“海口外灘”點綴得亮麗多姿。 一年一變,十年巨變。歷時5年多修筑的世紀大橋巍峨壯觀,江澤民題寫的橋名熠熠生輝。正如同海南省委副書記、海口市委書記王富玉在大橋開通儀式上說得那樣,幾乎每天都在變化之中的海口,正把穩方向,開足馬力,超越時空,沿著這條現代化的大道,向著國際化大都市的目標奮進。
臺北:101大樓
臺北101,在規劃階段初期,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是位于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一棟摩天大樓。由建筑師李祖原設計,KTRT團隊建造,是世界最高摩天大樓(不含天線)與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大樓類結構物(以建筑結構實際高度來計算)。
以實際建筑物高度來計算,臺北101已在2007年7月21日時,被當時興建到141樓的迪拜塔(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所超越。但是由于迪拜塔在正式完工或至少有部份廠商、住戶進駐之前,仍只能被視為是一座人工建筑結構而非摩天大樓,因此臺北101仍能暫時保有世界最高摩天樓頭銜直到新的對手完工并取而代之為止。
石家莊:藝術中心
石家莊地處河北省中南部,環渤海灣經濟區。位于北緯37°27′~38°47′,東經113°30′~115°20′之間,東與衡水接壤,南與邢臺毗連,西與山西為鄰,北與保定為界。
主要由5部分構成:夢幻湖(120畝水面+大劇院)、益智水上樂園、自然循環公園、藝術公園(名家書法大道、智慧名言大道)。主要由5部分構成:夢幻湖(120畝水面+大劇院)、益智水上樂園、自然循環公園、藝術公園(名家書法大道、智慧名言大道)。
西寧:東關清真大寺
在高原古城西寧市東關大街的的路南屹立著一座宏偉壯觀、幽靜肅穆的伊斯蘭建筑物---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寧市數十萬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中心,在青海省內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是中國四大清真寺之一。并以所轄教眾人數,名列伊斯蘭教世界第五大折麻提。
東關清真大寺始建于公元1380年左右的明洪武年間,在青海省內規模最大,歷史悠久,與西北地區著名的西安化覺寺、蘭州橋門寺、新疆喀什艾提卡爾清真寺并稱為西北四大清真寺。它是一座融塔、墻、殿為一體的伊斯蘭建筑,正中的禮拜大殿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占地1102平方米。整個建筑式樣別致,結構分明,每逢禮拜、三大宗教節日,數以萬計的穆斯林匯集在此舉行隆重的聚禮活動。東關清真大寺是伊斯蘭經學研究的最高學府,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
國際大巴扎是新疆商業與旅游繁榮的象征,也是烏魯木齊作為少數民族城市的景觀建筑,又是一座標志性建筑。國際大巴扎具有濃郁的伊斯蘭建筑風格,在涵蓋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時代感的基礎上,重現了古絲綢之路的繁榮,集中體現了濃郁的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建筑群落總面積十萬平方米的國際大巴扎遵循伊斯蘭建筑風格,以傳統磨磚對縫與現代飾面工藝相結合的處理手法,不作舞臺布景式的建筑語言堆砌,體現空間和光影的變化,在涵蓋了現代建筑的功能性和時代感的基礎上,重現了古絲綢之路的商業繁華,其濃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對中亞及中東地區的輻射極具親和力。
成都:廊橋 府南河
廊橋位于府南河交匯口南河上游135米處,橫跨南河,橋跨主體長81米,寬23.6米,于1996年在原古安順橋舊址基礎上重建,是一座集歷史、文化、商貿、餐飲、行人功能為一體的景觀橋,取“天上鵲橋,地上廊橋”之意命名。
在橋上可以觀賞到唐詩宋詞為主題的大型浮雕,梯式水景及“橋上橋下共流水”的綺麗景觀,親臨“廊橋相會”的愛情之旅。
還有成都市唯一的橋上餐廳,餐廳裝飾古香古色,別具風味,是夜觀水色、懷古思今的絕好去處。
貴陽:甲秀樓
甲秀樓是貴陽市的標志。也可以說,是貴陽文化的象征。建樓以前,王陽明的再傳弟子馬廷錫曾在此建棲云亭講學傳道,張三豐真人曾云游至此,贊嘆此地氣象萬千,將來必是藏龍臥虎之地。
甲秀樓是三層三檐四角攢尖頂閣樓,這種構造在中國古建筑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樓高約20米,飛甍翹角,12根石柱托檐,護以白色雕塑花石欄桿,翹然挺立,煙窗水嶼,如在畫中。登樓遠眺,四周景致,歷歷在目。浮玉橋如白龍臥波,全長90余米,穿過樓下,貫通兩岸。橋上有涵碧亭,橋下有涵碧潭、水月臺,橋南有翠微閣,遙相呼應。
歷代騷人墨客對甲秀樓題詠甚多,其中清人劉玉山所撰206字長聯膾炙人中,此聯比號稱天下第一聯的昆明大觀樓長聯還多26字。它概括了山城貴陽的地理形勢及歷史變遷。集山光水色為一體的甲秀樓有一種獨具魅力的美。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到此一游又是一番別有情趣的享受。
鄭州:二七紀念塔
位于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
二七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二七廣場,是為紀念二七工人大罷工而建.二七紀念塔,為雙身并聯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層(包括底座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
塔式新穎、獨特,雄偉壯觀,具有中國民族建筑的特點。
鐘樓上高矗一枚紅五星。塔內陳列有“二七”大罷工的各種歷史文物、圖片、文字資。
塔底層有地道穿廣場與道口相通;登塔遠眺,全市風景盡收眼底。“二七紀念塔”是鄭州市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內外游客必游之地
長春:南湖四亭
吉林長春南湖公園位于市區西南部,占地約222公頃,湖面92公頃,是長春最大的公園,建于1933年。公園內湖水清澈,岸柳垂青,花香鳥語,四季分明,曲橋亭榭,勝似江南。如果站在南湖大橋上倚欄北望,眼前便出現一幅色彩斑斕的畫面,看上去好象盛開在水面上的一簇簇飄動的鮮花。各種回橋亭閣與湖光林色相映成韻,令人留連忘返。
南湖四亭橋的設計者叫閻環,1926生人,曾用名閻哲,吉林長春人。擅長透視學研究及工藝美術設計,尤長造園及城市規劃設計 。作品有長春南湖公園的四亭橋及人民公園正門的建筑造型藝術設計等 。著有《工藝美術制圖》,發表有論文《論工業美術及設計的現代化》等 。
沈陽:沈陽故宮(大政殿)
沈陽故宮大政殿俗稱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圣的地方。
大政殿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其占地面積為6.7萬平方米,共有建筑100余座500余間。
大政殿坐落在沈陽古城中心的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規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
呼和浩特:金剛座舍利寶塔
俗名五塔。位于呼和浩特市舊城五塔寺街。原為慈燈寺(俗名五塔寺)內的一座建筑。寺宇早就損毀,惟此寶塔巍然屹立。
塔系磚石結構,通高13米,平面為長方形。金剛座建在臺基上,其下層為須彌座,束腰部分有磚雕獅、象、法輪、金翅烏和金剛杵等圖案花紋;座身下半鑲嵌蒙、藏、梵3種文字所書之《金剛經》經文,刻工細致,字體工整。金剛座上半部為佛龕,龕中塑1座佛像,兩旁為寶瓶柱,龕上為梵文6字真言,在其上面挑出短檐。金剛座南面正中開券門,門旁為四大天王像,門上正中嵌蒙、藏、漢3種文字書寫的“金剛座舍利寶塔”石刻匾額。門內為無梁殿,東西隅設有通向金剛座上的階梯。金剛座上設置5座小塔,中間一座為7層,其余四座為5層。
各小塔第一層嵌佛像、菩薩、菩提樹等磚雕;第二層以上設佛龕,全塔共有1563個鎏金小佛像。塔北的照壁上嵌有3幅精細的線雕刻石――蒙文“天文圖”、“六道輪回圖”、“須彌山分布圖”,都是珍貴文物。
蘭州:黃河第一橋——中山橋
蘭州中山橋位于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最初叫“黃河鐵橋”,民國三十一年改名中山橋,據《創建蘭州黃河鐵橋碑記》記載,黃河鐵橋從光緒三十三年(1907)二月開始修建,宣統元年(1909)七月竣工,歷時近兩年半。現在蘭州市的橋梁已達十余座,使自西固達川入境從榆中與白銀交界的烏金峽出境,在蘭州境內全長152公里的黃河成為橋梁最密集的河段。
“鐵橋古渡老斜陽,塔影河聲尋舊夢”,今天,中山橋的觀賞價值、歷史和文物價值,已遠遠大于它的交通價值,成為百里黃河風情線上最引人注目的金城一景。
太原:郵政大廈
時代變了,一切都在悄悄地變化著,郵政也不例外,只是多年來少加關注,少與郵政打交道的緣故,才對郵政越益生疏起來。
如今,山西省城并州路郵政大廈,由山西郵政局按五星級標準興建,是目前太原市最高的10座建筑之一,也是太原市最具標志性的建筑之一。
郵政大廈高145米,建筑面積1436平方米,由36層主樓、16層配樓和5層裙樓組合而成,是集商貿、寫字樓、飯店為一體的綜合性建筑。
如同東方明珠電視塔是上海的坐標一樣,在太原人看來,郵政大廈已然成為太原城市中心的坐標,每日聆聽著城市心臟的跳動聲,給這座古色古香的老城增添了幾抹現代的摩登氣息。
濟南:泉城廣場
泉城廣場是省會濟南的中心廣場,地處山、泉、河、城懷抱之中。環顧四周,北覽舊城區古風新貌,西觀趵突泉噴涌潺湲,南眺千佛山青翠綿亙,東望解放閣清雅如畫,是市民休憩盤桓之勝地。
泉城廣場東西約780米,南北寬約230米,面積16.96公頃。設計以貫通趵突泉、解放閣的邊線為主軸,以榜棚街和爍文路的延續為副軸而構成框架。各功能分區圍繞軸線由西向東依次展開。
廣場本部主入口處,莊嚴的國旗獵獵飄揚,國旗下,“泉城廣場”四個在字銘刻于入口標志之上,其背面刻有《泉城廣場記》。名士林分設南北,林內廣植喬木,生機盎然,兩組名士亭小筑林中,叮供游人憩息。南北名士林間寬闊平坦,是文化娛樂、慶典集會的佳境。
香港:中銀大廈
香港中國銀行大廈,由貝聿銘建筑師事務所設計,1990年完工。總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地上70層,樓高315米,加頂上兩桿的高度共有 367.4米。建成時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國地區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廈。
結構采用4角12層高的巨形鋼柱支撐,室內無一根柱子。仔細觀察 中銀大廈,會發現許多貝氏作品慣用的設計,以平面為例,中銀大廈是一個正方平面,對角劃成4組三角形,每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節節高升 ,使得各個立面在嚴謹的幾何規范內變化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至1973年的馬德里大廈,馬德里大廈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邊的分割 ,分析其組合,乃系兩個平等四邊形的變化。
外型像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墻代表 長城,代表中國。
昆明:東寺塔
東寺塔在昆明市書林街常樂寺內,又稱常樂寺塔。西寺塔在昆明市東寺街慧光寺內,又名慧光寺塔。據《南詔野史》記載:唐宣宗大中八年(854)甲戌建東寺塔,高百五十尺,西寺塔高八十尺,大匠尉遲韜造。自大和三年(829)至大中十三年(859)功完。
《景泰云南圖經》也說:雙白塔,在城之南,……相對而立,蒙氏嵯巔所造。尉遲恭韜是南詔著名工匠,嵯巔是南詔弄棟節度使。可惜歷史歲月的流逝,湮沒了常樂寺和慧光寺,唯有兩塔尚存人間。在塔的四角立有四只銅雞,故俗稱金雞塔。相傳四只金雞,每當風吹來,發出悅耳的啼叫聲,聲聞遠近,使寶塔更增添神秘的色彩,也顯示出工匠們的精湛技藝。
廣州:中信廣場
中信廣場位於中國廣州天河區新城中心,共包括1幢80層摩天大樓中信大廈、2幢38層附樓、4層作為商場的裙樓以及地下2層的停車場,近鄰廣州火車東站。其摩天大樓為廣州市最高的大樓,落成于1996年,是廣州的標志性建筑之一,目前是很多全球500強公司在廣州的辦公地點。其低層為商業中心,包括廣州友誼商店等高檔消費商場。
中信廣場位于廣州市商業、金融業繁華的天河北路,占地2.3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由一幢80層的主樓和兩幢38層的副樓組成,1997年建成時為當時中國的最高建筑,現在仍是華南地區第一高樓,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廈,其抗震能力比“9•11”事件中被撞毀的紐約世貿中心大廈強得多。
福州:白塔
福州白塔原名報恩定光多寶塔,是閩王王審知為其父母薦福,于唐天佑元年(904年)建造的。
傳說在辟基時,發現一顆光芒四射的寶珠,所以取名定光塔。初建時塔內砌磚軸,外環木構樓閣,是一座高66.7米的七層磚心木塔。每層的斗栱、云楣、棟梁、欄桿都經過精雕細刻,塔壁和門扉還繪有佛像。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塔被雷火焚毀。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重建時,改為七層八角磚塔,高41米。因為外面涂上白灰層,故稱白塔。由塔內旋梯攀援登頂,可鳥瞰榕城景 色。從定光塔寺大殿東邊石徑,可以登上于山第一峰補山。山腰有一方形的萬象亭,亭畔巖石盤立,重疊成趣。椅欄西望,烏山聳翠,古塔峭拔。南宋詞人辛棄疾在 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撫使時,重陽登九仙山,有《西江月》一詞:"貪數明朝重九,不知過了中秋,人生能得幾多愁,只有黃花依舊。
澳門特別行政區: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是澳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古跡,為1580年竣工的圣保祿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與東 方建筑的風格而成,體現出東西藝術的交融。雕刻精細,巍峨壯觀。單是大三巴牌坊的造價,300年前已高達3萬兩白銀,可謂珍貴至極,在當 時享譽東南亞。
大三巴牌坊上各種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傳統,更有創新;既展現了歐陸建筑風格,又繼承了東方文化傳統,體現著中西文化結合的特色, 堪稱“立體的圣經”,是遠東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1990年初,曾進行考古調查,發現了當時的建筑遺址,現與部分澳門教會文物共同對外展出。 在回歸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將牌坊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但由于政治及技術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國政府成功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 世界文化遺產,大三巴牌坊成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
合肥:假日酒店
位于商業及繁華鬧市區中心,也是市中心唯一的五星級酒店。由世界著名的洲際酒店管理集團管理,擁有338間豪華客房,4個風味各異的餐廳,4個設備完善的會議廳、室內泳池、健身俱樂部等設施及最周到的人性化服務,讓您無論是商務還是閑暇旅游,都會倍感舒適方便。
合肥最高的酒店,毗鄰淮河路步行街和長江路商業中心,最好的交通位置,最值得贊許的服務。樓高31層,普通標準間面積25平方米。客房338間,豪華標間面積比普標面積大,且設施好。行政標間在行政樓層。位于中心,距火車站15分鐘,距機場20分鐘。毗鄰風景秀麗的逍遙津公園、包河公園和九獅苑風景區。娛樂有健身、游戲廳、泳池。酒店有可容納300人的會議室。餐廳有粵菜、徽菜、川菜、印度料理。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