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著55個少數民族,各個民族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節日,有時候你可能也聽過在少數民族聚居地生活工作的朋友提到過這些不一樣的節日,那么接下來,就讓重慶旅行社的小編給你介紹幾個少數民族的節日吧。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于蒙古年節傳說不一,并且,雖然與漢族春節時間一致,并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但年節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傳統習俗。在農牧區,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點篝火,以示合家團圓,辭舊迎新。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迎新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
傣族:潑水節
在少數民族的節日里潑水節因為它有趣的形式可以說是很有名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于公歷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第一天傣語叫“麥日”,與農歷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語叫“惱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網瑪”,意為歲首,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藏族:轉山會
轉山會是藏族傳統節日,又稱沐佛節、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壩藏族地區。每年農歷四月八日誕辰時,有九龍葉水為其沐浴,故又稱沐佛節。人們先到寺廟里燃香祈禱,焚燒紙錢。然后轉山祭神,祈求神靈保佑。轉山后,支起帳篷進行野餐,演藏戲。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在此期間,人們還要舉行物資交流活動和其他文化體育活動。
羌族:羌歷新年
羌歷新年在農歷十月初一,節日期間停止勞動、出門。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種形狀的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羌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大都會唱本民族的民歌,而節日則是唱跳的最好時機。酒歌是年節時“咂酒”對唱的一種傳統的歌唱形式。唱時主客并排而坐,輪流對唱,節奏緩慢而旋律優美,聲音高吭,拖腔婉轉,具有典雅樸素的優美風格。歌詞長,多表達 吉祥,視賀與酬謝謝意或敘述家史與追憶祖先業績。
少數民族有著許許多多特別的節日和習俗,比如彝族、白族、納西族等都會過的火把節,人們會點燃篝火和火把,邊唱邊跳,場面頗為壯觀。如果想要親身感受少數民族的節日,請多關注重慶旅行社,等待時間就出發。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