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法國旅游,許多人肯定要去巴黎吧!來到巴黎除了要去經典的景點外,還要去法國巴黎感受下當地著名的藝術娛樂文化。如果想要感受一番巴黎地道的藝術娛樂文化,那去看一出卡巴萊的歌舞表演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卡巴萊是一種盛行于歐洲,集喜劇、話劇、歌曲和舞蹈為一體的藝術表演,
到法國旅游可千萬別錯過。特別是著名的康康舞,絕對會讓你度過難忘的一夜。
在16世紀的巴黎,卡巴萊是詩人、藝術家和作家見面的地方。卡巴萊場所和一般的客棧與小餐館不一樣,它們的酒水不能單獨售賣,而是與餐食用桌布包著一同出售。過去的文人雅客喜歡喝酒,喝多了的時候,它們就酣歌醉舞。久而久之,這就成了一種常態。不過早期的卡巴萊是沒有固定的娛樂活動的,只是這些文人的酒興表現。著名的法國詩人拉·德·拉封丹、喜劇家讓·拉辛和莫里哀都是卡巴萊的常客。他們常常在“白綿羊”和“羅蘭十字”等卡巴萊餐廳聚會。
“小酒窖”餐廳在1773年的時候成為了法國詩人、畫家和音樂家的聚居地。他們在里面把酒言歡,行詩作唱。這番盛景到了1816年就結束了,因為餐廳里的顧客寫了首歌嘲笑當時的王室政府,導致餐廳被迫關門。
后來,隨著音樂咖啡館和歌唱咖啡館的出現,餐廳在提供食物的同時,也提供音樂、歌唱和魔術表演。最著名的要數和盧浮宮的北翼遙遙相對的皇宮地窖里的“盲人咖啡館”。一個由盲人音樂家組成的管弦樂團固定在該餐廳中為顧客演奏音樂。到了1900年,巴黎的卡巴萊餐廳達到150多家。
不過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卡巴萊要從巴黎蒙馬特的“黑貓”餐廳開始談起。“黑貓”餐廳于1881年在波西米亞風格的蒙馬特街區開始營業。經營者Rodolphe Salis將音樂、政治評論和嘲諷結合在一起娛樂觀眾。蒙馬特是一個著名的藝術家天堂,許多印象派和其它現代藝術派的畫家與象征派詩人都聚集在這里。“黑貓”餐廳于是成為了巴黎社會的一個大熔爐,擠滿了巴黎的名流和文人。
“黑貓”的顧客群被歷史學家Paul Bourget描寫為“由作家、畫家、記者、學生、工人、夫人,以及模特、妓女和尋找異國情調的貴婦人的完美陣容”。演出由Salis親自上陣主持,他將自己親切地稱為卡巴萊藝人,在每場演出前都進行一段獨白,嘲諷國會議員和富人階級,揶揄當日的時政。
由于太多顧客想到“黑貓”里欣賞演出,于是在1885年某一天的凌晨,Salis帶領他的客人走到街上,尋找一家更大的酒吧或者夜店,以便容納下所有的顧客。
19世紀的音樂咖啡館普遍裝潢簡陋,獨白和對時政的批評也常落于庸俗。于是,許多配有專業舞臺的卡巴萊餐廳在巴黎相應而生。這些餐廳或者咖啡館往往有各自的主題,比如Boite a Fursy更關注點評時政的獨白;一些純藝術的劇院卡巴萊則提供特定主題的歌舞劇,比如死亡和性主題等等。“世界末日卡巴萊”里的服務員都穿著古希臘羅馬神祇的服裝,餐廳內還展出表現古代身體美學的畫作。
19世紀末的巴黎誕生了許多音樂廳,提供更為高雅、奢侈的音樂和舞臺劇。這個時候的藝術家已經較少光顧老風格的卡巴萊了。不過,由于劇院經營者擔憂音樂廳成為其競爭者,他們設法使國會通過立法禁止音樂廳的演員穿戲服、跳舞、戴假發和頌詩。在一家名叫Eldorado的音樂廳,一個著名的女演員Comédie-Française在舞臺上朗誦了高乃依和拉辛的詩歌,因此違反了法律。本該受到懲罰的劇院,在大眾的支持下,反而改變了這條法律條款。
在今天的巴黎仍然有許許多多的卡巴萊音樂廳,為巴黎市民們提供了休閑和娛樂的場所。有的卡巴萊更為傳統,有的卡巴萊更關注專業的音樂演奏。同時,為了應對現代電影的挑戰,不少卡巴萊還推出更為震撼的場面,完美地利用了舞臺、光影和音樂的技術。
正是在巴黎的卡巴萊舞臺上,法國天后艾迪特·皮雅芙、Mistinguett和印象派畫家圖盧茲-洛特雷克逐漸走出巴黎,走向世界。可以說,卡巴萊的年代也是巴黎的黃金年代。
如果去到巴黎看卡巴萊表演秀,那么
重慶中青旅小編建議你
一定要去香榭麗舍大街上的巴黎麗都。香榭麗舍大街上的巴黎麗都無疑是新卡巴萊中的翹楚。艾迪特·皮雅芙、喜劇團體勞萊與哈臺、雪梨·麥克雷恩、瑪琳·戴德麗、莫里斯·舍瓦利耶以及諾埃爾·科沃德這些群星璀璨的名字都曾出現在麗都的舞臺之上。同時,這里還開創了眾多歌舞演藝界的先河:演藝場所的第一個溜冰場、游泳池和多層噴泉均誕生于此。
來到巴黎,如果想要欣賞一場最能代表巴黎之夜的演出,就到巴黎麗都來吧。在位于世界最美麗的大街上、全歐洲最豪華最大的歌舞演藝廳品嘗香檳酒和美食的同時,欣賞一場精彩絕倫的卡巴萊。光輝之城的這一夜將會讓你終生難忘。
你可能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