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鄉村旅游如今成了旅游的一種新興模式,幾乎每一個鄉村旅游目的地都會打造一些賣點,比如采摘、釣魚、陶藝、種植、養殖等等等等,日常都市里很難體驗到的,盡可能地在旅游的過程中實現。
現在,我們來列舉一下鄉村旅游比較普遍的10個賣點,來看看,在這些基礎上,還能有何種創新與升級。
1.賣景觀
利用農村大面積的花海、桃園、農作物等等,做出吸引人的景觀。如果沒有這樣的特色,創造有品位的園林造景技術、也能吸引人前來游玩。將農業產區建設成景區、田園打造成公園,通過好的風景讓游客們愿意拍照、曬朋友圈、通過游客的社交渠道,讓項目具有知名度。
2.賣農味
農家飯,這也是最早期的旅游賣點。因為鄉村土菜滋味十足、糧食蔬菜禽畜魚的新鮮爽口、民間小吃風味悠長,將地方名吃、味覺、口味有關的東西集中起來大力宣傳。
比如將長街宴、少數民族特色餐、新糧豐收等作為賣點搞宣傳,對喜歡大吃四方的游客非常具有吸引力。如鄉村的殺豬菜、稻花魚、燉羊肉等等現殺現做,已經成為一些農村響當當的招牌旅游體驗。
3.賣環境
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認為,綠色生態世界是人們的美好向往,可以利用農村的生態優勢做文章,圍繞生態的稀缺來吸引游客,將生態優勢搞成賺錢的優勢。如水資源優質,就圍繞玩水、喝水、泡茶、餐飲、水保健等做文章,將獨特的水生態包裝出來,吸引游客。
4.賣農特產品
農村的各種農產品非常豐富,但普通的農產品越來越難賣。人們的消費水平已經提升很高,因此,農參總編輯鐵丁老師建議,按照“三品一標”的發展思路,將農產品通過改良技術、優選種類、科學種植、產品定位、精致包裝等進行改造,打造出特色品牌,高品質的品牌農產品還是很受歡迎。
5.賣農耕體驗
農村里見慣不怪的種地、喂羊、收割、抓魚等生產場面,城里的人看著就覺得稀奇,尤其對于孩子而言。可以把采摘、捕魚、養蠶、割稻等農活包裝成農作體驗項目,劃定體驗農作區、讓城里人下田種地,客串做一下農民,會給他們留下獨特的旅游印象。
6.賣鄉土風情
城里人來鄉下,要的就是一個鄉土味,有的地方把農村修建得越來越像城市,反而失去了城市的游客。
鄉村的感覺就是粗放、質樸、簡單,有的農民就在種植園里擺上桌椅板凳、修起土灶臺,讓城里來的游客自己去地里拔菜、淘米、上灶臺炒菜做飯。一頓飯下來,城里人做得很費勁,但吃得倒是很開心。
7.賣地方文化
農參總編輯、元一智庫農研中心主任鐵丁老師認為,消費者消費的不是文化,但消費者感興趣的是文化,文化與科技共同支撐品牌發展。有些鄉村,有趕集、廟會、傳統的手工藝制作、地方戲、地方特產,有的農村是少數民族村寨,風俗生活起居與漢族地區差異鮮明。這些文化對外來游客都非常有吸引力,可以把這些文化引進到農業項目里,讓游客增長見識、體驗新奇。
8.賣鄉愁
懷舊、念舊是人的通性,目前很多城里人年輕時或者童年時生活在農村,有著鄉土記憶和農耕記憶,有的農業項目里把舊農具收集起來做成展館,還可以讓游客用傳統農具體驗一下怎么種地收割,給城里人帶來一種深深的追憶。
9.賣情感浪漫
鄉野田園開闊又別致、清凈又多彩,桃花源、櫻花林、玫瑰花海、園林樹屋等等都充滿浪漫氣息,搞農業旅游可以在種植基地大規模的種植玫瑰花、搞篝火晚會、開發玫瑰認養、情侶手工制作紀念香皂等等,吸引青年游客來這里戀愛、求婚、舉辦愛情紀念等等活動。
10.賣教育培訓
鄉村的許多動植物、豐富的物產、各種作物的真實生長過程、生態環保理念的實踐等等,都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目前小學生普遍開展自然課堂、第二課堂等課程,農業項目上可以考慮將這些教育內容引進到基地來完成。
以上10種鄉村旅游主題你都體驗了哪幾種?對哪些印象比較不錯?
相信未來的鄉村旅游模式會更成熟,更能讓游客有不虛此行的感覺。同時,也希望鄉村旅游能成為旅行社的熱門線路。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