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建部公布了全國第二批特色小鎮,全國一共有276個小鎮入選,其中重慶市有9個,主城看膩了,可以去重慶周邊旅游。逛逛小鎮,看看歷史留下的痕跡,重慶的9個入選小鎮分別是:南川區大觀鎮、銅梁區安居鎮、大足區龍水鎮、墊江縣高安鎮、江津區白沙鎮、長壽區長壽湖鎮、合川區淶灘鎮、酉陽縣龍潭鎮、永川區朱沱鎮,接下面旅行社為大家分別介紹這些小鎮。
南川區大觀鎮
南川大觀鎮,位于南川西北部,距縣城24公里,距重慶92公里,東與沿塘、河圖北接土溪,西與巴南區接界,南挨興隆,是一個建制鎮,也是重慶市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屬于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示范區。
銅梁區安居鎮
銅梁安居古鎮是重慶市批準的20個歷史文化名鎮之一。安居古鎮距今有1500多年的歷史,是重慶市北部重要的口岸城鎮,自古便有“安居依山為城,負龍門,控鐵馬,仰接遂普,俯瞰巴渝,涪江歷千里而入境。”
古鎮最具特色的古建筑集中在引鳳門、后河溝、會龍橋、火神廟街、文廟至萬壽宮一線。
大足區龍水鎮
龍水鎮處在大足區東南部,由于龍溪河流經于此并且龍溪河水源豐富得名。龍水鎮歷史悠久,建置于唐乾元二年(759),距今1200余年,古有“昌州”之說,今有“五金之鄉”美名,歷來是大足區工業中心、交通樞紐、經濟重鎮。是西部最大的建制鎮、全國“小城鎮建設示范鎮”、國家級文明鎮、首批“全國發展改革試點小城鎮”、重慶市“百鎮工程鎮”、重慶市十大“綜合實力小城鎮”、重慶市特色示范鎮、重慶市統籌城鄉示范鎮。
墊江縣高安鎮
高安鎮地處墊江縣城的東部,這里山、水、洞別具風格,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相傳大禹曾在這里,開洞排洪水時,引通一個直通湖北官渡口--秋煙洞,洞內奇山異水,石筍鐘乳等千姿百態;有九千九百九十道壩。有千年杜鵑的棲身之所--寶鼎山,又叫鳴鳳山,海拔1063米。山上風光旖旎,頂上有玉清池、老君殿、送子殿、大佛殿等。山邊有“舍身崖”、“杜鵑樹王”(樹齡1000多年,樹高15米,胸徑1.1米)。
江津區白沙鎮
白沙鎮歷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先民就在此生息繁衍。東漢時期,人口聚居并形成村落。
白沙壩歷史上是與重慶沙坪壩、成都華西壩、北碚夏壩并稱為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壩。古鎮位于白沙城區的東部,北望長江,南倚山嶺,留有眾多清末民初的傳統民居和部分寺廟及西洋風格的洋樓。青石路面蜿蜒曲折,小巷深處別有洞天。
長壽區長壽湖鎮
長壽區長壽湖鎮地處長壽區東北角,位于龍溪河流域中下游的長壽湖畔。
境內水源、電力、旅游資源豐富,長壽湖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形成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旅游景區,被長壽區確定“三地一中心”發展戰略中的“旅游休閑勝地”,“長湖浪嶼”列為重慶市新巴渝十二景之一。
合川區淶灘鎮
淶灘古鎮也叫淶灘古寨,位于合川區東北28公里,建鎮于宋代,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中國十大古鎮之一、首批“中國最美的村鎮”。古寨三面懸崖峭壁,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險要之勢,清同治元年增修的甕城為重慶唯一,城內保留有四個藏兵洞,具有關門打狗,甕中捉鱉的御敵功效。清代建筑文昌宮保存完好,古戲樓外欄木刻浮雕令人嘆為觀止。
酉陽縣龍潭鎮
龍潭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因伏龍山下兩個狀如“龍眼”的氽水洞常積水成潭,古鎮自“龍眼”之間穿過,形如“龍鼻”,因而得名。
龍潭自蜀漢以來,曾相繼為“縣丞”、“巡檢”、“州同”、“縣佐”所在地,已有1700余年的歷史。自宋及清600余年的“蠻不出洞,漢不入境”土司統治政策,造就了龍潭這一千年古鎮獨有的建筑藝術和神奇的民族文化。
永川區朱沱鎮
朱沱鎮,環境優美,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唐高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在此設縣,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朝,康熙年間湖廣填四川,遷來移民中朱姓眾多,又因居住地有一深泓長江回水沱,此地開始被叫做朱家沱,后簡稱朱沱。
推薦閱讀:>>>重慶周邊有哪些好玩的古鎮 >>>待到滿山紅葉時,去巫山吧!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