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認為全年溫暖的城市都分布在沿海,那個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比如海南、云南、廣西、廣東、福建,這些省份由于地理位置的特點通常一年四季溫差都不大,尤其是在冬天顯得格外突出,像海南廣東地區幾乎還是一身夏裝,人們盡情在海水中蕩漾歡愉。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國內這些冬天不太冷的城市,或是生活愜意,或是小城故事多。由
重慶旅行社青旅分社——推薦閱讀
廣東(廣州)
有人說,嶺南以北,都該是暖氣的天下。只要不是下雨天,廣州的冬天總不會冷到哪里去。廣州一直都是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到了這個吃貨的天堂,自然少不了吃吃吃啦,早茶,粵菜,下午茶……一樣都不能少。
在這座城市,既有老城區里不緊不慢的煙火氣,也有商業區里的璀璨繁華,總能讓你對這個四季如春的南方都市,有說不出的留戀。
當然相鄰的深圳也是溫暖如夏
深圳屬于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歷年最低氣溫不過2℃。最冷的時候也就是秋衣、毛衣、大衣這樣,有時候比如快到春節的時候,還可以穿單衫。
深圳,又稱為“鵬城”,位于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和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創造過“深圳速度”,中國政府將其視為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及展示改革開放成果的窗口。深圳是中國的移民城市,外來人口增長快、比例高,語言、文化復雜、多樣,治安、社會問題也非常突出。該市的文化、體育等硬件設施水平可與北京、上海、廣州看齊,在中國大陸屬先進,2011年8月還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廣東(廣州)
廣西(潿洲島)
潿洲島全年平均氣溫23℃,是廣西降雨量最少的地方之一,也是熱量最豐富的地方。冬去潿洲島,正逢出行淡季,但景色卻絲毫不打折,碰上晴天,陽光和海島,都是你一個人的。
潿洲島
福建(廈門)
四季如春的廈門,只要不是節假日前往,都不難擁有一段愉快的旅行。不管是在文藝氣十足的曾厝垵里逛一逛,還是租上單車在環島路上騎行,亦或是到最美的廈門大學坐一坐……在這里,處處是風景。到了這座文藝小資的城市,即便是用一種小資的情懷來邂逅一只貓狗,都是旅途中值得回味的時光。
香港
溫暖如春,年末各大商場又都有促銷活動,這個時候,沒理由不去香港逛逛逛、買買買啊!購物與美食、游樂場與自由港,潮流和傳統交融在這里,繁華的大都市,總有說不完的魅力。
海南(海口)
去海南貓冬,不去喧囂熱鬧的三亞,還有省會城市海口可以選擇。海口雖沒有三亞那般出名,但海島的浪漫情懷卻不減分毫,一望無際的瓊州海峽,古老的火山群……都藏著寂靜又舒適的時光。
在復古懷舊的海口,這個讓人魂牽夢繞的椰城,海邊吹風,漫步騎樓老街,看攀出窗子的三角梅,感嘆陽光再暖一點,時光再慢一些。
寶島臺灣(墾丁)
《海角七號》中的碧海藍天,《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男主角最終的登岸地點,都是人們對墾丁的最初印象。當臺北還沉浸在惱人的冬雨時,墾丁卻依舊艷陽高照,潔白的沙灘、碧藍的海水、在冬日的墾丁,享受陽光才是正經事。
清涼的海風,溫暖的陽光,在這里,人字拖、沙灘褲仿佛才是城市的主宰,就連時光都仿佛變得格外緩慢。
墾丁海岸
另外不得不提臺灣“臺南”,這里的關子嶺溫泉所在的臺南關子嶺溫泉風景區約位于海拔約270公尺,氣溫宜人,有著世界名泉封號,冬天的臺南最溫暖。
臺南是臺灣六大直轄市之一,位于臺灣西南部的嘉南平原,西臨臺灣海峽、東依阿里山山脈、北接嘉義縣、南與高雄市接壤,是臺灣重要農業及蔗糖產區。臺南市舊名赤崁城,2010年12月25日起由原省轄臺南縣和臺南市合并升格改制為直轄市,全市面積2.192平方公里,人口約188萬(2012年),是臺灣第四大城市。2012年國民生產總值2126.9億元人民幣,位居臺灣各市縣第六位。
臺灣臺南
上面這些地方當然不冷,甚至真的是一年四季都在度夏,下面幾個地方沒夏天的感覺,但卻充滿了溫暖。
河北秦皇島
皇島市的氣候類型屬于暖溫帶,地處半濕潤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1.2℃,冬季漫長無嚴寒。
秦皇島市是河北省東端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是京沈線上重要城市之一。位于河北省東北部的秦皇島,距首都北京281公里,北依燕山,南臨渤海,東與遼寧省接壤,西與唐山市毗鄰,秦皇島因秦始皇東巡駐于此,并派人從這里渡海求仙而得名。秦皇島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國務院批準的全國甲級旅游城市。著名的風景區山海關、北戴河坐落于此。
秦皇島海邊教堂
遼寧大連
大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多數情況下,正常人不需要穿棉褲,一般都是一套保暖內衣、一條厚線褲、一條厚外褲,上身加襯衫、毛衣、羽絨服就可以了。
大連,別稱濱城,舊名達里尼、青泥洼。位于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貿易、港口、工業、旅游城市。
大連歷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祖先就開發了大連,1899年開始稱大連。第一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
大連環境絕佳,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東北之窗”” 北方明珠 “”浪漫之都”之稱,是中國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最大的港口城市;先后獲得國際花園城市、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等榮譽。
四川成都
成都冬天最低溫度大概在2度上下,一般不會下雪,成都冬天比較討厭的是,冷得不徹底,但這些都擋不住成都成為四川冬天最暖和的地方,因為成都有很多熱乎乎的名小吃,一口麻辣,熱遍全身。
成都,2006中國最佳商務城市,2011中國內陸投資標桿城市,2010年十大經濟活力城市,2012年最具幸福感城市,成都東與德陽、資陽毗鄰,南與眉山相連,西與雅安、阿壩接壤。成都東西最大橫距192km,南北最大縱距166km,幅員面積12390k㎡。稱“蓉”,別稱“蓉城”。1994年2月25日,國務院批準成都正式設立副省級城市。成都是中國十大城市之一,西部地區經濟核心增長級,內陸地區最具投資及就業吸引力城市。亞洲首個國際“美食之都”,與杭州、大連并稱中國最佳旅游城市。
麻辣串串香
山東濟南
老舍先生那篇《濟南的冬天》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就憑濟南“溫晴”這一特點和魅力,濟南的冬天也處處充滿著溫暖。
濟南市又稱泉城,是中國山東省省會及最大城市,山東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華東五大城市之一,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國家批準的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濟南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龍山文化的發祥地。因境內有“七十二名泉”故被稱為“泉城”,并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安徽黃山
黃山的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黃山陰雨天多,云霧天多,接近于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少嚴寒。
黃山,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中國5A級旅游景區,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位于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后因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寶六年改為“黃山”。明朝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兩次登臨黃山,贊嘆:“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被后人引申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1990年12月黃山風景名勝區作為一項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江蘇南通
按理說江蘇冬天最暖和的地方應該是蘇州,但說實話,蘇州的冬天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暖和,但南通就不一樣了,中國的家紡名城,更何況還有個金太陽,想不溫暖都不行啊!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位于蘇中,長江三角洲北翼,簡稱“通”,別稱靜海、崇州、崇川、紫瑯,古稱通州。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東抵黃海,南望長江,與上海、蘇州燈火相邀,西、北與泰州、鹽城接壤,”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被譽為“北上海” 。南通集“黃金海岸”與“黃金水道”優勢于一身,擁有長江岸線226公里。
因漲沙沖積成洲,南通成陸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自后周顯德三年(956年),南通建城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辛亥革命后改通州為南通縣,1983年,撤銷南通地區,設立南通市。南通市下轄3區、2縣,代管3個縣級市,面積8544平方千米。
在中國近代文化科教史上,南通創辦第一所師范學校、第一座民間博物苑、第一所紡織學校、第一所刺繡學校、第一所戲劇學校、第一所中國人辦的盲啞學校和第一所氣象站等”七個第一”,被稱為”中國近代第一城”。入選”2012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作為中國老齡化最高的城市,南通人口平均壽命達80.71歲,百歲壽星多達1031位,2014年5月,南通被國際自然醫學會、世界長壽鄉認證委員會授予全球首個”世界長壽之都”。
湖北荊州
荊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日照時數1800一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年日照時數1800一2000小時,年平均氣溫15.9—16.6℃,所以綜合統計,荊州應該是湖北冬天最暖和的地方。
荊州,古稱“江陵”,是春秋戰國時楚國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長江中游兩岸,江漢平原腹地,是湖北省五大區域性中心城市之一,國務院公布的首批24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鄂中南中心城市,中國中南地區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和輕紡織基地,素有“長江經濟帶鋼腰”之稱。2012年入選“2012年度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荊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建城歷史長達2600多年,是楚文化的發祥地和三國文化的中心。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現荊州市荊州區紀南城),歷20個楚王,定都長達411年,創造了堪與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國時期,荊州為群雄逐鹿之地,境內三國文化遺存遍布。
湖北荊州
陜西漢中
陜西省地跨北溫帶和亞熱帶,整體屬大陸季風性氣候,陜南盆地為北亞熱帶濕潤氣候、山地大部為暖溫帶濕潤氣候。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0~3℃,冬季相對溫暖。
漢中,位于陜西省西南部,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是秦巴山片區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地區。 漢中是漢王朝的發祥地,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的源頭,有“漢家發祥地,中華聚寶盆”的美譽。現轄漢臺區、南鄭、城固、勉縣、洋縣、西鄉、寧強、略陽、鎮巴、留壩、佛坪十一縣區和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口380萬。 漢中境內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動物,擁有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寧強青木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米倉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略陽大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略陽珍稀水生動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被公認為是地球上同一緯度生態最好和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
青海西寧
冬季的青海還真沒有什么地方算得上真正的溫暖,如果非要說出一個來,那就是西寧,年平均日照為1939.7小時,年平均氣溫7.6℃,勉強算得上青海最溫暖的地方吧。
西寧是青海省的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海省第一大城市,亦是整個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是青海省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是國務院確定的內陸開放城市。
西寧位于青海省東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
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先后榮獲全國衛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榮譽稱號。
甘肅隴南
全市氣候在橫向分布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暖溫帶包括全區的中部、東部及南部的廣大地區,海拔在1100–2000米之間,冬天相對甘肅其它地方較溫暖。
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處秦巴山區。東西長221公里,南北寬220公里。東連陜西,南接四川,西鄰甘南藏族自治州,北依定西市和天水市。現轄武都區和成縣、徽縣、兩當、西和、禮縣、康縣、文縣、宕昌8個縣,242個鄉鎮,3423個村民委員會,54萬戶。境內有漢、回、藏等21個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5萬多人。面積27923平方公里,人口281萬。是甘肅境內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氣候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境內高山、河谷、丘陵、盆地交錯,氣候垂直分布,地域差異明顯。
貴州興義
全州氣候宜人,熱量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436-1648.6小時,常年年均氣溫13.6-19.1℃),無霜期長(281-348天),終年溫暖濕潤,州府所在地興義市素有“小春城”之稱。
興義市,位于貴州省西南部、州西南部,地處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中心地帶,是貴州省四大主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地處東經104°51′-104°55’,北緯24°38′-25°23’,東與本省安龍縣接壤,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的西林、隆林兩縣隔江相望,西與云南省曲靖市的羅平、富源兩縣毗鄰,北與本省興仁縣,普安縣和六盤水市盤縣連接,南盤江橫貫市境,歷史上就是三省毗鄰地區的商業集散地和通衢要塞。是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政治、經濟、文化、信息中心。國土面積2915方公里,總人口83萬人(2012年)。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興義市境內馬嶺河峽谷、萬峰林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最后不得不提到美麗的云南,走進——騰沖
騰沖冬天基本上不會下雨,并且每天陽光都很明媚,很暖和,就是可能早晚還有一點冷,被稱為春城中的“春城”,更重要的是騰沖的溫泉十分有名。
騰沖市是位于中國云南省西部中緬邊境的一個縣,屬于保山市管轄,縣治騰越鎮。歷史上曾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騰沖以中緬邊境貿易、著名僑鄉,以及二戰中緬印戰區的主戰場著稱。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歷代都派重兵駐守,明代還建造了石頭城,稱之為“極邊第一城”。
云南騰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