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香榭麗舍大道東起協(xié)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即戴高樂廣場),地勢西高東低,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它以圓點廣場為界分成兩部分:東段700米以自然風光為主,兩側(cè)是平坦的英式草坪,恬靜安寧;西段1100米為高級商業(yè)區(qū),雍容華貴。
經(jīng)過三百多年演變的香榭麗舍大道被法國人毫不謙虛地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散步大道”。
香榭麗舍大道的演變史同巴黎的市政發(fā)展史緊密相聯(lián)。據(jù)史書記載,1667年,皇家園藝師勒諾特為拓展土伊勒里花園的視野,把這個皇家花園的東西中軸線向西延伸至圓點廣場,此為大道雛形。當時,道路兩側(cè)還是荒野和沼澤。1828年香榭麗舍成為市府的資產(chǎn)后,市府為它鋪設人行道,安裝路燈和噴泉,使之成為法國花園史上第一條林蔭大道。
第二帝國時期,拿破侖三世耗時18年(1851—1869)轟轟烈烈地擴建巴黎,他委任塞納省省長奧斯曼主持擴建工程。為在阻塞的城市重新安排交通,奧斯曼把交叉路口的廣場改為交通樞紐,為此擴建了許多街頭廣場,如星形廣場、巴士底廣場等。連接各大廣場路口的是筆直寬敞的梧桐樹大道,兩旁是豪華的五六層建筑;遠景中,每條大道都通往一處紀念性建筑物。這種格局使城市氣勢恢宏,車流通暢,當時即引得世界許多大都市紛紛效仿。用今天的眼光看,它仍不失為實用標準與審美標準相結(jié)合的典范。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網(wǎng)站地圖 | 合作伙伴 | 法律聲明 | 人才招聘 | 安全提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