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山的火把節,可以說是個燃燒的節。多年前,小編在去昆明綠皮火車上目睹過這一切,當時看到滿山的火把閃爍,并不明白那是什么,現在回想,真該在前面的小站下去,近距離看個究竟。
火把節實拍
農歷六月二十五,火把節的氣氛早已濃濃地溢出每個寨口。采風賞俗,向導徑直引我到城郊普大爹家去。這天從清早起,各家采花割藤。扎火把,碾“火面”,宰豬羊,門戶洞開,熱氣騰騰。我來已是下午,普大爹不在家。他女兒普梅正用石臼沖打著琥珀似的松脂,沖細后拌入已碾好的青松粉末和香葉面粉,舀進花挎包里。她朝我們笑笑:“阿爹在村頭扎大火把,先去那兒瞧瞧吧,回頭請來作客!”
村頭寬敞的青草坪上,人來人往,吆喝呼叫。寶塔狀的大火把已綁扎停當,正徐徐豎起。它高十余米,粗可兩人合抱,扎成十二臺,每臺由二尺多長的松明柴捆成;頂端有斗升,上寫“五谷豐登”、“六畜興旺”;臺間插有五顏六色的紙條和小旗;從上到下掛滿梨、花紅果、碧綠的菜葉、金黃的瓜花、火紅的紫薇花,還飾有米面做的小雞鴨。打扮得好漂亮呵,遠看活像一位滿身珠光寶氣的彝妝仙子,拖著百褶霞裙立在那里。普大爹是扎火把的老手,他說那十二白表示一年十二月,要是閨年得扎十三臺,比這還高哩!
他邊聊邊邀我們回家去。到門口,發現緊靠石榴樹豎有一支“中火把”,也是十二臺,所掛彩紙花果與大火把一樣,只是細得多,像個高腳美人。每家大門口都要豎這么一把。進到院里.普梅早扎好七八支小火把,每把有十二條易燃的松柴,上插小花,她正往上繞五色線—那是端午節纏在手腳上,用以克毒制邪,據說毒邪收到五色線上,繞到火把上一燒,這一年便大吉大利。
晚飯吃得早,也很豐盛,因為有客人,主人更加高興,頻頻勸菜添酒.真使我們招架不住。太陽落下不久,聽見幾聲嘹亮的牛角號,家家產戶出門點火把了。普大爹點燃一支小火把,先在家里逐屋舞弄一回,說是趕邪驅病,接著點中火把,又放一串鞭炮。頃刻,這里響,那里爆,此起彼伏;這家亮,那家亮,亮成一片。
寨上數普大爹德高望重,他還得去村口點大火把,普大媽端著米酒、炒豆隨從,我們幫普梅抬上香面和小火把跟著。草坪上聚起了好多男女老少。普大爹和兩個長者登梯上“塔”,唱支火把歌,將水果、炒豆朝四面傾撒,向全寨人祝福,然后點燃大火把。干柴頓時“噼啪”作響,烈火噴油般大燒起來,火樹金花,照徹夜空。
“嗬!嗬!”人群發出陣陣歡快的呼喊。
火把節粗獷而純樸,透射著一份遠離都市世俗的熱情,只希望這份熱情不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漸漸淡去,永遠活躍在我們的身邊不遠處。也許某一天,在去云南旅游的路上你也會遇上這個純樸自然的節日。
相關閱讀:
>>蘇丹人的豪華婚禮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