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茶卡鹽湖因水質鹽份含量高而聞名于世,其湖面之清澈將整個天空倒映其中,被灌以“天空之鏡”的美名,人站立其中仿佛置身于天地間的幻境之中。這樣的奇境是怎么形成的呢?重慶旅行社帶你一探究竟。
青海茶卡鹽湖是怎么形成的?
與雪山為鄰,把綿延的山巒和皚皚的白雪倒映湖中;靜臥在荒漠里,四周圍繞著白色的鹽帶,宛若戴上皓玉似的項圈。
茶卡鹽湖,大青鹽的故鄉,也是青海工業史和鹽湖開發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3000年來,人們從來沒有離開過她。
茶卡鹽湖,旅游的天堂,藝術的天堂,中國天空之境。在這里尋找最美的自己,洗禮自己的心靈。
茶卡鹽湖也叫茶卡,“茶卡”是藏語,意即鹽池,也就是青鹽的海。它夾在祁連山支脈完顏通布山和昆侖山支脈旺尕秀山之間,湖面海拔3100米,東西長15.8公里,南北寬9.2公里,呈橢圓形,總面積105平方公里,相當于10個杭州西湖一樣大。
專家認為,內陸地區鹽湖的形成往往是由地殼運動后形成的。按照地質地理學的解釋,青藏高原從前是海洋的一部分,經過長期的地殼運動,這塊地面抬起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結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帶形成了許多鹽湖和池塘,茶卡鹽湖就是其中一個。
茶卡鹽湖曾經是一個外流湖,向東流入共和盆地,注入黃河。10-13萬年左右發生了構造隆起,使得茶卡鹽湖變成了內陸湖。由于這里面積比青海湖小,年降雨量小,故每年鹽湖能注入到這里的水量特別少,加上這里蒸發又特別厲害,故能形成這個含鹽量極高的鹽湖。
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四大鹽湖中最小的一個,也是開發最早的一個。
茶卡湖的鹽可以用來做什么?
茶卡鹽湖茶卡鹽極易開采,人們只需揭開十幾厘米的鹽蓋,就可以從下面撈取天然的結晶鹽。茶卡鹽湖是柴達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結晶鹽湖。鹽粒晶大質純,鹽味醇香,是理想的食用鹽。因其鹽晶中含有礦物質,使鹽晶呈青黑色,故稱“青鹽”。初步探明的儲量達4億4千萬噸以上。
從古至今,茶卡鹽湖就因盛產“大青鹽”而久負盛名。現儲鹽量達4.48億噸,氯化鈉含量高達94%,據說可供全國人民使用約75年。
據《西寧府新志》記載:“在縣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圍有二百數十里,鹽系天成,取之無盡。蒙古用鐵勺撈取,販玉市口貿易,郡民賴之。
更據資料顯示,茶卡鹽湖已有3000多年的開采史。早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漢時期,當地羌族人就已經知道采鹽食用?!稘h書·地理志》記載:“金城郡臨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鹽池?!毕珊<唇袂嗪:?,鹽池就是茶卡鹽湖。
去大西北可別忘了去茶卡鹽湖打卡哦!更別忘了買上一袋茶卡湖青鹽。
友情鏈接: